虹膜技术发展已具备相当完备的技术和产业基础,在公共 领域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向市场化发展。在实际应用中,如何融合低质量的生物特征数据实现高质量的识别,是虹膜技术今后发展的关键。也许未来融合人脸和虹膜的优点,实现多模态识别是另一条折中道路。
虽然虹膜识别技术优点诸多,在各行业均有落地应用,但目前来看整体市场体量还是较小,未形成规模化应用,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与人脸识别相比,虹膜图像采集成本昂贵。因为人脸识别只需要借助现存普通摄像机的支撑即可,而虹膜采集需要专业的硬件设备来实现。而当前,虹膜设备成本仍比较昂贵,虹膜硬件部仍需要很长时间,由此看来虹膜技术要规模化应用仍有很长时间。
虹膜和人脸的识别速度相差无几,不过虹膜对用户交互的配合度要求较高,比如对成像距离的要求。现在技术水平可达到的范围是40CM到60CM,未来距离或将随着技术迭代而逐渐扩大。同时,采集距离会受到不同配置镜头的影响,而不同配置的摄像镜头也会造成成像的结果不同。细分场景由于需求不同,对镜头配置有不同的要求。目前,采集的距离还没办法做到更远,所以无法应用到那种大场景监控领域,而是一般用在机场、入口通道等。 后,虹膜对环境也有比较多的要求,容易受太亮光线的影响,虹膜设备在室外的识别效果会差一些。
其实,相比于人脸和指纹来说,虹膜识别的发展比较晚,但是其发展速度非常快。数据显示, 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112.4亿美元,增长至2020年的233亿美元,复合年均增速为15.7%。其中,预计虹膜识别的市场规模将会以每年28.6%的速度增长,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.5亿美元。目前来看,虹膜识别已经有赶超其他生物识别的趋势。
而随着我国智能家居这个概念的推广,虹膜识别的应用也已经越来越“平民化”,逐渐 到生活当中。主要应用于考勤与门禁,适用于有高等级 需求的场所,例如: 住宅、写字楼、酒店、 等。使用者通过扫描虹膜就能实现通道控制、开门和考勤管理,虹膜识别迅速,无需接触,很难被假冒,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智能性和 性。